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17章 又多了一个大汉纯臣 (第1/2页)
刘禅盘算过,以大汉现在的人口,把荆州和交州和扬州南部都开发出来最少需要一两百年的时间。 就算阿姐支援更多的设备,让生产力得到飞速提升,这人口方面阿姐可没什么办法。 占满这么一大片土地,并缓缓开荒建设,让大汉的文明扎根在这里,这项工作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人口,也就是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就算知道南边还有更大的土地,他们也顾不上了。 而且在大多数汉人的眼光中,交州都是一片鸟不拉屎鸡不生蛋的荒蛮之地,就算给个太守都不一定有人愿意来这里上工,别说让他们到这里来开荒。 于是,经过刘禅和法正的商议,他们决定鼓励一下士燮一家。 士燮他爹的时候就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当官,士燮也一把年纪颇得民心。 与其学历史上的吕岱靠着武力将他们连根拔起,还不如再利用一下他们的家族为大汉多做一点事情。 “士家劳苦功高,身为汉臣,大汉绝不会忘记士家的贡献。 只是如果代代为官,总不合大汉的章法, 我已经和尚书令商议,这南交州三郡中,日南、九真的太守,你们可以任一举荐一人做太守,与其他太守一样受大汉考评。” “至于南海诸国……如果士公一家愿意经营南海,朝廷也愿意提供官位和战船,士公只需要支付一次费用,这二百年内,图上的南海诸国,可以尽归士公统帅。” 士徽咽了口唾沫。 他满是发白的头顶开始一点点沁出汗珠,一时惊惧不定。 刘禅本事强大,又有昊天上帝襄助,士家想要在交州当土皇帝已经非常不现实, 士徽一开始的指望也不过是对刘禅尽可能恭顺,从他手上捞到一个九真或者日南太守就算了。 自己家里有这么多人,只怕九真、日南这种小地方安置不下,到时候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可刘禅的安排却让他多少看到了一丝希望。 跟中原人不一样,士家早就知道南海有许多的岛国,那里绝非世人印象中鸟不拉屎鸡不生蛋的荒芜之地。 要是能得到大汉的支持,在那里扎根立足,也是一件好事。 二百年…… 二百年前王莽还在活蹦乱跳,天知道二百年以后的天下会变成什么模样。 要是有大汉提供先进的战船和名分,以及克制瘟神毒蛊的办法,凭借士家的力量一定能很容易占据一片土地称王称霸。 这可比当大汉的太守舒服太多了。 一瞬间,士徽就已经打定主意,答应刘禅的要求。 “多谢太子成全,我一定竭尽全力说服父兄,在南海为大汉开疆拓土。” “好,叔袆,我再问你最后一件事。” “太子请讲。” “不知士徽是何方人士?” “啊这,”士徽先是一怔,可看见刘禅一脸肃然,他也突然一脸庄严起来。 “士家出身交州苍梧(今梧州),此事永世不忘。” 拜别刘禅,士徽匆匆南下,甘醴不愿一起离开,士徽也没有逼他。 他感觉自己家族的新时代要到来了。 · 士燮在康僧会带回消息的时候就被刘禅的实力深深震撼。 他已经一把年纪,想到的只是如何保全自己的家业,根本不敢与朝廷的大军相争。 毕竟他年轻时候也目睹过大汉的强大,也受过大汉的教化,朝廷的天兵能拿出怎样的手段,他都不觉得稀奇。 这年代,谁能活八十多岁,士燮不愿意自己老了老了却被扣上叛臣的名号。 康僧会这些日子也觉得自己辜负了士燮的使命,一直在屋舍中闭门不出,士燮当然没有责怪康僧会,反而一直在研究康僧会从中土带来的这本《东游记》。 这还是士燮人生八十多年中第一次看小说。 小说中那个身毒王子带着一只猴子一路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去中土求取真经的故事让垂暮的老人略略感觉到了几分欢乐。 他把书本放在一边,感慨地道: “太子手下能人无数啊……” 士燮的第四子士干不解地道: “此书不过是南中蛮人书写的荒诞之事,父亲为何赞许颇多?” 士燮嘿了一声,笑道: “太子多有大才,汝等小儿自然不知。” 已经五十多岁的士干惭愧的低下头,茫然地表示父亲你说是那就是。 父子两人沉默了许久,士干才试探着道: “父亲,这刘禅来者不善啊。” “嗯。” “父亲,我听闻刘禅素来不敬君子,交州荒蛮,哪值得他身率大军而来,定是冲着父亲来的。” “嗯。” “父亲在交趾四十年,深得民心,不如申告天下,言刘禅欺压良善,此行欲征发交趾百姓赴荆州为奴。 百姓闻言,必誓死追随父亲抵抗刘禅, 刘禅兵少,又兼不服水土,未必打得动谅山……” 一直没表态的士燮抬起头来,一双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