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风光:一带一路上那些国家的地理人文(套装10册)_第四章 历久弥新的文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历久弥新的文化 (第1/10页)

第四章
  历久弥新的文化
  时间的魔手远胜狂风暴雨,它能摧毁一切有形之物,也能荡平心中任何波澜。然而,这个桀骜的王者在毫无攻击力的文明与文化面前却无计可施。谁能抛弃世代相传的语言文化?谁能忘记那些经典的文学、美丽的绘画与动听的歌谣?即便它们被中断、禁止或毁去,艺术的华光仍将辉耀后世。在文学大师普希金、果戈理、奥斯特洛夫斯基,电影人爱森斯坦、梁赞诺夫,圣像画家卢布廖夫,音乐天才帕赫姆托娃等人的传承下,俄罗斯文化独树一帜且历久弥新。
  古老的字母与语言
  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的圣书字是两种非常古老的文字,聪明的腓尼基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22个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传入希腊演变成希腊字母,又派生出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这两种字母是成为欧洲各种字母的共同来源,古俄语字母也不例外。
  ◎古俄语和西里尔字母
  9世纪前后,东斯拉夫人在乌克兰草原上建起数百个公国,他们使用的是早期东斯拉夫语,即古俄语。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大量的宗教文献相继涌入,那些文献多由古斯拉夫语著成,使此地渐渐形成古俄语和古斯拉夫语并存的局面。为了便于传教,斯拉夫启蒙思想家、基督教传教士西里尔及兄弟美多德两人在古俄语的基础上创立了西里尔字母,又称“西里尔字母”或“塞瑞利克字母”。这种字母共有43个,后来通行于东斯拉夫、南斯拉夫和西斯拉夫人中。
  东斯拉夫语书写的中世纪福音书
  由于战乱原因,古俄语在那时虽有文字和文字记载,但未能流传下来。现今保存最古老的俄语文献是11世纪的各种经文、福音,以及一些资料。其中比较著名的有11世纪寺院诵读的“课经文”《苏普拉斯利手稿》,12世纪描写基辅公国大公伊戈尔远征波洛夫人经历的《伊戈尔远征记》。
  14世纪,由于罗斯古国的封建割据和外族入侵,各公国处于不同的历史环境中,逐渐形成三个比较重要的民族,即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和白俄罗斯族,从古俄语中分化出来的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开始流行。到了18世纪前后,俄语成为这片辽阔土地上的通用语言。
  ◎现代俄语的形成
  由于西里尔字母不能完全符合俄语的读音要求,1708年,彼得一世对西里尔印刷体字母进行改革,删掉一些不必要的字母,同时规定用阿拉伯数字取代字母表示数目,专门在印刷出版物时使用,这种“市民体铅字”成为现代俄语字母的基础。
  现代标准俄语的发展始自伟大的俄国诗人普希金,他整理和完善了俄罗斯民族语言的艺术手法,还丰富了俄语的词汇、语言、修辞的表达手段。在多位文学大师的艺术创作及更广泛的社会活动中,经过19世纪和19世纪以后两个阶段,俄语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发展,最终形成更加系统、更加统一的现代俄语。现在俄罗斯人使用的俄语字母就是在1918年由当时的苏维埃人民教育委员会确定的,共有33个。
  规范了现代俄语的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
  俄罗斯境内的其他少数民族也形成了100多种本民族语言。他们使用的语言分属多种语系,如印欧语系的奥塞梯语等,高加索语系的车臣语、阿迪盖语等,乌拉尔语系的芬兰语、科米语、马里语等,古亚细亚语系的楚科奇语、爱斯基摩语等,阿尔泰语系的楚瓦什语、鞑靼语等。不过,大多数少数民族仍以通用的俄语作为第一语言。
  经过上千年的使用和发展,从最早的东斯拉夫语到现在普遍使用的官方语言,俄语现已发展为世界一大语系,成为联合国会议使用的工作语言之一。据了解,全球大约有将近5亿人都在使用这种语言,许多国家还开设了俄语课程。
  耀眼的文学与巨匠
  俄罗斯文学源远流长,大致可以分为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古代俄罗斯人留下了丰富的民间口头创作,成为纸面文学的重要源泉。12世纪末期创作的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是古代俄罗斯书面文学的第一部作品。从19世纪开始,俄罗斯现代文学开始崛起,一批文学巨匠相继涌现,并5次捧回了诺贝尔文学奖。
  ◎黄金时期
  虽然俄罗斯现代文学直至19世纪方才兴起,但文学大师们在其后一个多世纪里创作出许多经典作品,成就了俄罗斯文学史的一段黄金时期。
  现存于普希金国家博物馆内的普希金写字台。在这张桌子上面,普希金完成了他的多部著作,成为了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19世纪俄国浪政主义文学主要代表,被政为“俄国小说之父”。
  亚历山大·普希金之于俄罗斯,犹如莎士比亚之于英国。这位在19世纪前期崛起的文坛旗帜人物创作了大量作品,涉及各个领域,有古典颂诗和十四行诗,有短篇小说、戏剧和童话故事,还有人们最喜爱的诗歌,比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颂》《致大海》等。
  普希金在政治方面是个异见者,曾被沙皇三次流放,一次流放到哈伊洛夫斯克,两次流放到高加索地区。不幸的遭遇反而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和美丽的女子、好战的男人们玩得十分愉快,经常在漫漫长夜里促膝长谈,来自乡村里的很多故事后来都变成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