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4节 (第2/3页)
是……” 顾如是笑道:“赵宇已死,这无论如何也是瞒不住的,而王爷您遇刺也是事实,与其等到外面谣言纷纷,浑水摸鱼之人趁机胡言乱语,不如由我等尽早将此公布于众,让百姓同仇敌忾。当然最快的,也最让百姓信服的自然便是八卦小报。是以,还请王爷看看,这些能否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小报上。” 除了顾如是乃八卦小报的老笔头,其他几位大人还是第一次写新闻稿,看着李璃慢慢翻阅,心里有些忐忑。 一位大学士道:“王爷伤重,我等本不该多有打搅,只是兹事体大,还请王爷把关,如需修改,我等立刻照办便是。” 虽然李璃精神看着不算差,但是脸色苍白,露在外面的皮肤带着擦伤,帐子里还弥漫着一股浓浓不散的药味,可见伤势不轻,其实才刚醒来,正要多休息的时候。 明明大燕是有皇帝的,然而他们都没有提起。 如今只能依靠李璃忍着伤痛劳心劳力,说来颇为不忍。想想家中一般年纪还很幼稚,只知道惹是生非的孙子,实在是又内疚又汗颜。 李璃看得很仔细,其实他早就有这个想法,没想到顾如是与他心意相通,倒是省了他的事了。 他赞叹道:“极好,此等文采,真不愧是才名远播的大家,严谨,周密,振聋发聩,百姓有眼福了。”他说着看向东来,“通知朱润立刻带人过来,给诸位大人排版。” “多谢王爷!”几位大人高兴地行礼。 熬了一宿,斟酌再三赶出来的稿子,没丢脸地被退回来,让他们不禁松了一口气。 说来哪怕是上折等待批复也没有这么紧张过。 不过才一放松,李璃便换了一个口吻道:“好是好,可诸位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还请王爷明示。” 李璃微笑着问:“内外勾结,这外有了,内呢?” 这一问,还真是问倒了这几位重臣。 几人互相看一眼,还是宋国公直接:“无凭无据,不能随意而写,王爷可有想法?” “自是听凭圣裁。” 圣裁?皇帝? 燕帝哪有这个决断,况且他本身就在其中扮演着……面面相觑下,几人不约而同地望向了李璃,后者笑了笑:“证据并不重要,在围场里发生的事,总得有人为此负起责任,至于有没有勾结,那便见仁见智,让读者们自己去理解。” 李璃这么说,那便是要推出武宁侯了。 可是……凭武宁侯的身份,想要推卸责任并不难,除非李璃另有安排? “王爷,不知刺客什么时候才能排查完毕,启程回京?”终于顾如是代表众人问出口。 李璃意味不明地扫了他们一眼,在后者尴尬的目光下道:“那得看皇上什么时候想回宫。” “啊?” 大臣惊讶,却见李璃漫不经心道:“皇兄若是动作快一些,明天就能走,放心,禁军只是为了保护皇上免受刺客惊扰,没别的意思。” 李璃调集禁军纯粹就是吓一吓燕帝,震慑左相和武宁侯,让他们老实一点,至于篡位暂时还真没想法。 只是这些大臣看禁军来势汹汹,所有人被困在这里,营地气氛紧张,不免忧心忡忡,就怕朝廷为此动乱。 不管有多少理由,皇帝多昏庸,李璃若起事终究是谋反,刻在骨子里的忠君思想,让他们并不愿意接受李璃这样上位。 而李璃这么说,便是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至于燕帝的权力架空,反正已经不是一两日了,大臣们各司其职适应的良好,这位只要在龙椅上坐着就行。 李璃没管他们怎么想,只是说:“赵宇一死,余下的大夏使团被全部看押,这消息通过奸细回传大夏还需要不少时间,足够我们做好准备,不着急,小报可以刊登好几期。” 李璃说着看向几位大人,面露揶揄,“这几期的头条可就交给几位了,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为官者其中一件责任便是教化万民,不管是谁,只有知晓事情来龙去脉,才能不受他人蒙蔽,这种报道,由权威来写正合适。 “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