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7节 (第3/3页)
,能花就花。不花,来这世上一遭作何?小大师,若我哪天有钱,定然来五台山给菩萨塑金身。” “……” “……” 一人一句,不说胤禛、胤祺、四公主迷糊,就是保康原本也只嘻嘻笑听着,此刻也听出来话风跑偏了。 保康定定神,抬手打一个佛号,声若洪钟,震耳发聩:“阿弥陀佛。” 茶馆里一时安静如鸡。 “于子孙,当教导其才能和品德,堂堂正正立足于人世间。若可以,也可留下一部分钱财给予子孙,类比自己当初从祖先手里接受钱财,此为家业循环。” “阿弥陀佛。” 保康说完后,不等众人有反应,特有范儿地领着弟弟妹妹们离开茶馆。 身后隐约传来中年书生的感叹:“留下万贯家财子孙却没有能力守住,犹如小儿抱金砖行走于世……” 保康:“……” 他们不是在听《霍女》吗?不是应该讨论“霍女”的美丽和魅力,男子的本性,寒门学子的终极梦想? 保康心痒痒,难得听到这好似是“穿越”来的故事,可眼看天色下来,他们马上要回山,保康不舍得,还要在弟弟妹妹们面前做出一派“风光霁月”的高人范儿…… 一眼看到好似是来寻找他们的师祖,保康一头冲上去,一把拖住师祖的胳膊耍赖:“师祖,师祖保康还要听‘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席方平、变成猛虎咬死仇人的向杲,有女扮男装手刃仇人的商三官……’” 师祖:“……” 一身僧服的小胖和尚挂在他师祖的胳膊上,懒着不走,其他三个孩子也都仰着小脑袋,眼巴巴地看着师祖,周围的人看着乐呵,都发出善意的笑声。 师祖:“……天色太晚,明儿再听。” 保康、胤禛、胤祺、四公主大为欢喜:“谢谢师祖。” 奶声奶气的嗓门清脆响亮,师祖微微笑。 老少五个一起地回来菩萨顶,保康、胤禛、胤祺、四公主都特欢乐——带着他们一个下午买来的小吃,听来的故事,一回来菩萨顶上就响起欢快的笑声。 “大哥、太子哥哥,胤祉哥哥,大姐、二姐、三姐,保康听故事了,你们要不要听?还买了那家老藏人的煎台蘑,还有字画。快来快来。” “大哥、太子哥哥,胤祉哥哥,大姐、二姐、三姐,你们快来,故事好听。” 哥哥姐姐们都刚刚下课,面对疯玩一个下午玩得“天怒人怨”的弟弟妹妹们,默默地接过这些小吃食,用眼神暗示:“有故事快说来。” 保康嘻嘻笑,发现师祖去和大喇嘛说话额涅也不在,快速地学了一段《霍女》,学得有声有色,一字不差。 “……‘既然把我带到家中,又何必盘根寻声地问呢?如果怕受连累,不如早让我走好了。’朱不敢再问。但是霍女不安于粗茶淡饭,又讨厌吃肉汤之类的东西,最喜欢吃的是燕窝、鸡心、鱼肚白作的羹汤,只有这样才能吃饱肚子。 朱大兴没有办法,只有尽力供奉。霍女又爱生病,每天须一碗参汤补养身体。起初,朱大兴很不愿意。但霍女痛哭呻~吟,眼见就要快死的样子,无可奈何,给她煮了一碗人参汤,病好像一下子就消失了。自此以后,习以为常……” 保康正说得起劲,其他人听着这么一位和一般女子完全不同的表现,和“贤惠、善良、体贴……”完全不沾边的行为,都啧啧称奇,听得特入迷。 保康也正说得入迷,偶尔还蹦出来几句现代语录:“她又是个穿衣达人,定要绫罗绸缎才肯穿,而再好的衣服,只要穿过几次就嫌弃了,一定要做新的才行。她还是个艺术爱好者,隔几天一定要请戏班子到家唱一次堂会……” 听得人瞪大眼睛,胤禛、胤祺、四公主听着保康哥哥的说法,也觉得,新鲜,乐呵。 皇上刚刚查到这些个荒诞不经的故事来源,查出来落魄民间文人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正要和孩子们好好说,不要受其故事影响,哪知道一来到就听到熊儿子在这里“口齿清晰、滔滔不绝”。 皇上站在不远处听了几句听不下去,重重地“咳咳”。 保康:“……” 眉飞色舞一收,胖脸一板:“阿弥陀佛。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皇上:“……”还有下回?想得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