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家小和尚_第12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8节 (第3/3页)

 大清国一对二,打得一点儿也不虚。
  前所未有的大战,生死存亡的时刻,大清朝的所有人,满汉蒙回藏各族百姓,士农工商各个阶级,都行动起来。
  所有的争斗都停下,团结一致,全力支持两边战事。
  京城的裕亲王等等人安排药材、粮食、火器……一样样地运过来。
  天地会的人发动江湖人纷纷出手相助。
  五台山的大喇嘛领着所有佛门弟子天天在舆论上支持。
  顾炎武先生、黄宗羲先生等等文坛领袖也都纷纷站出来。
  齐心协力,大清国人打得酣畅淋漓,嗷嗷叫着要一举踏平准格尔,打到沙皇的老窝。
  以前都觉得沙俄的火器好,大船好,可是大清朝掏出来的秘密武器,大战船,比沙俄的还好,他们怎么可能停手?
  比人头,准格尔和沙俄加一块儿也比不过大清的人口。
  比粮草,一边打,一边抢,之前那些抢我们的,我们都给抢回来。
  比对蒙古的“亲近”态度,我们也不怕了,我们就要团结各民族一家亲。
  我们是仁义大国,不杀平民,不杀俘虏,欢迎投降。
  憋了几十年的委屈、愤怒、国仇家恨,这一次,一起打出来!
  第85章
  战事进行中, 大清和沙俄、准格尔汗国, 周边的大小地区和国家都收到消息, 各方的反应不一。
  西藏、青海各部蒙古都在观望;鄂尔多斯蒙古,也就是鸿德格父母所在的地方,大力支持。
  不过, 西藏本来答应支援准格尔的粮草物资, 也没有按期到位, 准格尔几次催促,西藏方面都只是推脱。
  其他原本亲近准格尔或沙俄的蒙古王公们, 也都焉巴巴地窝在家里不动弹。
  无他, 大清打得太凶了。
  皇上这一方还讲究一个“仁义大国”的风度,一边打一边采取各种方法谈和或者拉拢;瑞亲王这一边,那是真的实打实的“打”。
  一轮轮新式雷的轰炸中,大清一方几乎没有伤亡,沙俄一方的死亡人数以秒来计算的直线上升。
  那个一往无前的气势, 那个势如破竹的攻势, 据说,周边很多围观的小贵族光听着炮火声都吓得胆寒心裂。
  瑞亲王小小的年纪,和沙俄谈判的时候面对沙俄人的威胁恐吓,丝毫不惧,打起仗来那更是英勇非凡。
  世人也不知道他小小的孩子如何有这般胆气, 反正他们知道他们的瑞亲王是仙童下凡就是。
  将士们也不知道他刚刚进学还贪玩的性子, 怎么知道这么多的兵法奇谋, 反正听命就是。
  谁叫他们的瑞亲王不光有胆子, 有谋略,有感染力和将军力,他还特有“福气”那。
  沙俄出兵突袭,不是刮风就是下雨;他们出兵突袭,不是艳阳天就是星空满天,还有丝丝小风吹散酷暑的闷热,你说这不是“福气”是什么?
  瑞亲王振臂高呼:“天佑中国!”
  瑞亲王目光如电、慷慨激昂:“新时代的战争,武器和信息,指挥和战意,才是决定性因素。人员,不再是。我们两边打仗,看似分兵不利,其实,无碍。甚至可以说是一样优势。”
  众位将士表示都明白。
  优势——“哀兵必胜”。
  两个国家的敌人来势汹汹,他们刚刚打完三藩和小琉球没多久,国家刚刚休养生息,本身是底气不足的。可就因为这份底气不足的弱势,这份有可能“亡国”的危机刺激,大大地激发大清所有人的斗志。
  这次大清的所有人能“尽弃前嫌”团结起来,大部分原因就是这份“底气不足”。
  大清人都认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实力,有的只有一腔热血,满腔斗志,所以一个个热血儿郎,嗷嗷叫着抛头颅洒热血,坚决反抗沙俄和准格尔的杀戮侵略。
  其实这只对了一半儿,他们的确有点儿“底气不足”,本来就是叫皇上自己来说,皇上也不敢去冒险“一对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