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2节 (第3/3页)
理解。 特别是,那个“突突突”的,会自己动起来的,那个“拖拉机”,嗷嗷! 凡是男儿,就没有不喜欢车车的! 乌~尔衮顾不得去思考草原上的马匹骑兵该怎么办,硬是仗着力气大,一马当先挤到瑞亲王的副驾驶位置,看着瑞亲王发动“拖拉机”,转动“方向盘”,车子动起来,走起路,开起来,驶出十丈远的地方……乌~尔衮比瑞亲王还激动。 瑞亲王·快乐大师·小保康:“等开始生产后,给乌~尔衮一辆。” 乌~尔衮感觉那恍若天音,一把拉住“世界上最亲切最可爱”的瑞亲王的手,不敢相信地问:“真的?” “真的。不过要先修路。” “修路、修路。从京城到巴林,修路。” 乌~尔衮之前还因为皇上安排的大移民的事儿,和他祖母闹矛盾,他认为这是皇上在混淆巴林血统,担心巴林人从此失去“巴林”。 可是此刻,面对这个“拖拉机”,乌~尔衮什么想法也没有了。 一切都为了有一天,他可以开着“拖拉机”迎娶二公主去巴林! ………… 二公主脸蛋儿红红。 启程的日期定下来,太子赶在他们启程之前的前一天傍晚时分,鼓起勇气找到保康。 这次是焉巴巴、可怜巴巴的。 保康眨巴眼睛。 保康面对太子这般模样,友好和气地打一个佛礼。 “阿弥陀佛。太子哥哥且坐下,听保康细细讲。” 太子因为一声“太子哥哥”,笑着乖乖坐下。 保康坐在太子的对面,听着窗户外面晚梅花开的声音,露出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兵反清,打出‘复明’的口号。朝廷处死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积极迎战。紧接着皇上就宣布册封嫡出的二阿哥为皇太子。 打破满洲传统。但这对天下汉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鼓舞,代表着皇上尊崇汉家政统,遵从儒家文化制度……只是谁都没想到,三藩战事会打的这么久。战事进行中,太子出阁一事一再被提到议事日程。 当时,以沈荃为代表的汉家文臣连疏以上,急切之情难以言说,皇上回应说“知道了”。 皇上外示优游,一再对汉家文人施恩,开鸿学博儒科等等。康熙十六年专设南书房,文臣随侍左右读书讲学,天下人大赞皇上勤学书写,国之盛事。朝廷标榜汉化、满汉一家的各种活动进入**。 三藩之乱打到第五年,朝廷基本度过最大的危机,皇上还是“知道了”。康熙十七年,保康出生的那一年,中原战局又生变故,双方胜负未卜,皇上心焦如焚,可皇上连“知道了”也不回应了。 宴饮汉官、诗歌唱康,都只是表面文章,朝廷在汉化改制方面并无实质性的变化,皇上一直亲自教导太子。汉家文臣闹起来,陈廷敬甚至说:确保清廷万年的至计,唯在太子出阁。太子出阁是政体、国体的应有之义……” 保康长长的一个故事讲完。 “阿弥陀佛。皇上数次全国征召博学鸿儒,尽力展示崇儒重道、欣染华风的大融合气象,就是不同意太子出阁。太子知道原因吗?” 太子一直安静地听着,听他的保康弟弟梳理整个事情,唯有苦笑:“我知道。” “我之前不知道,只以为……现在出阁了,知道了。” 兄弟两个四目相对,一个眼睛明亮地微笑,一个脸上的苦笑渐渐变成释然的笑。 ………… 太子出阁,更有利于增强汉家士大夫对朝廷的向心力,特别是三藩战事紧张的时候,这会是一步非常好的,争取人心的一着好棋。可皇上就是不同意,为何? 等着辅导太子“日闻正言,见正事”的汉家士大夫汇聚京城,都在期待做太子的老师。康熙十八年,皇太子出阁读书的宫殿都准备好了,皇上还是犹豫。皇上为何迟迟不让太子出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