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9节 (第1/3页)
常年练武学习礼仪,姿态自然而然的端正挺拔,步履稳健轻不可闻,远远看着,就是一枚不谙世事、风华初露、风流初显的俊秀小和尚,甚至还有几分“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扑人香”的世家公子风范。 可是谁都知道,小王爷身上的铁骨铮铮、笔指苍穹。 姚启圣又露出一个没牙的笑:“王爷你看,我这大孙子如何?可惜我那儿子姚仪,王爷夸他‘挽强弓百步外可洞四札’,可他却一心好文。” 保康嘻嘻笑:“你这大孙儿得你教导,自然是好的。我刚刚大致看一眼,尤其心态难得。” 姚启圣一愣,半是遗憾半是骄傲地哈哈哈笑:“怪道人都说王爷这双眼,最让人佩服。大孙在天赋上略低于他父亲,但心性天生稳重。我这也是没办法,家里的几个孙子,没有一个遗传他们祖母的天生神力,哎。” 顿了顿,又来一句“没办法”。 保康眼角余光瞄到安静泡茶的姚家大公子,发现他眉眼不惊,更无不服气,心里猜测,大公子心性好是一方面,姚启圣天天嫌弃孙子们不会长,也是一方面。 保康知道他的心结,宽慰老人家:“我在京城的时候,听说姚仪于书画有天赋,花卉笔致刚健,自成一家。可见他是真心喜欢。” “还听说姚公的一个孙女,天生就有祖母的一身神力,引得求亲者络绎不绝。姚公如真舍不得,留在家里招赘上门女婿。” 姚启圣满脸的皱纹褶皱一起抽抽。 随即又叹气:“王爷的主意甚好。如果可以我也想。” 保康眨巴眼睛。 “她喜欢上苏州潘家的小子,手无缚鸡之力,哎。” “苏州潘家?” “苏州潘家。”姚启圣打心眼里不乐意这门亲事,“说是诗书传家,礼仪传世的大家族,可我总是不放心。王爷去过苏州,不知道见过潘家人没有,传说他们家的家规,比四书五经加一块儿还厚。” “可怜我那小孙女,长在海边,打小儿舞枪弄棒,还是大脚……她嫁去潘家做宗妇,按照她祖母的说法,那就是一只小老虎拿绣花针。一家人都担心她将来受委屈,更担心她受不住委屈后悔。可是小儿女的事……王爷你……开窍了没?” “什么窍?”他一身武功已入化境,更有那不可对人言说的神秘功夫,全身上下还有哪个窍没开? 瞧瞧这迷迷瞪瞪的小样儿,这一看就是还没开窍。姚启圣笑眯眯脸,瞬间一腔“操心”转变方向。 姚启圣摸着白胡子,有模有样地吟唱:“恰似少年郎,知慕少艾,情窦初开,笨笨的可怜,却又可爱……” 保康:“……” 保康端着一副大人的模样,很是苦恼的语气:“皇太后、汗阿玛和额涅都在给我寻摸亲事。” “可是看中了觉尔察氏?” “姚公也听到风声?”保康难掩惊讶。 “前些日子,醒迟大师来到福建。我有意询问,他就和我说起满洲几大姓氏、几大家族的来历,我这一琢磨,不是佟佳家,就是觉尔察。” “……”他师祖的口音里有着明显的关外痕迹,只要留心就可以听出来。 “王爷的师祖说:……还没开窍,年龄也小,不着急。要我说,那当然是娶我们汉家姑娘。朝廷讲究旗民不婚,又没说满汉不婚。京中八旗里也有汉人世家,那孙家、王家、赵家、年家……都挺好。” “……我师祖说哪天回来福建?” “……三月三前后。” 保康点头。 姚家大公子泡好一壶正山小种,福建当地的红茶,保康笑眯眯地品着,和姚启圣说起来私家港口的事儿,姚启圣也发现这个情况,只是苦于现实情况。 若改建大船规制,耗费太大,一时没有那么多银子。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姚启圣笑得谄媚:“王爷,你看,全部更换大船估计需要四五年的时间,首先还要扩建港口……这出海大船的规制要求,能先放松放松不?” 保康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