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家小和尚_第18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5节 (第2/3页)

,矛盾加剧。”
  “中国本土耶稣会、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法属耶稣会,巴黎外方传教会等等一起争夺中国的传教权,这些斗争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礼仪之争’。”
  胤祉和保康听得迷糊,保康放下手里的茶杯,满心疑惑地问:“这和礼仪有何关系?”
  胤禛眉心一皱:“根据教廷内部资料记载,七十年前,西属耶稣会到中国福建传教,禁止他的教徒执行敬天、祀孔、祭祖等等传统礼仪,引起教徒暴动。
  那个时候明末混乱,也没人管。到五十年前,多明我会上书罗马教廷,说明中国礼仪乃是异端宗教的典礼,当时的教皇颁布诏令,禁止中国礼仪。
  当时的大清顺治皇帝得到消息,直接下令禁教。其他耶稣会传教士闻讯,立马派代表回罗马争取,于是教皇改变策略,又颁布手谕表示同意。
  然后多明我会反对,几方争执,教皇又颁布诏令,三项命令都不一样,传教士们对上述三项命令,不知道该怎么办,随后二十余年间传教局面就更为混乱。”
  胤祉皱眉,保康也皱眉。
  后面的事儿他们也大体知道一些。
  宗教和政治总是挂钩。大清越来越强大,对这些传教士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大清几次禁教沸沸扬扬,欧洲人称为“教难日”。
  再随着大清和西方的来往越来越多,争论的范围扩大,直接上升到“中国礼仪威胁论”。
  胤禛喝口茶接着解释:“矛盾的激化在七年前,英吉利传教会在福建坚决反对中国礼仪,再次把中国礼仪问题提交罗马教皇仲裁。他的对头立马将事情告诉福建地方官……”
  地方官上报,汗阿玛本来打算好好说话,奈何教皇直接下禁令。于是汗阿玛也直接下禁令。
  朝廷动兵驱逐一大批西洋传教士回国,封禁、拆除福建广东小琉球等等地方的天主教教堂,就差没说天主教是邪教。
  “中国欢迎平等交流的耶稣会士,欢迎互相尊重习俗的耶稣会士…………中国民间祭祖、祀孔乃传统文化之一部分,不与任何教派礼仪同日而语。中国对外国传教士之间的争论不感兴趣,不插手……”
  圣旨颁发,南方地方官直接规定,凡在大清之外国传教土,凡尊重中国民俗礼仪并遵守《传教规》者,领取传教印票,继续开展宗教活动,否则一律驱逐出境,犯法者按《大清律》严办。
  胤禛长长的一段“历史”讲完,眼神儿示意,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保康表示听懂了,小小的惊讶:“这个时代,罗马教皇在欧洲的权利都已经日趋下跌,他们还想控制中国政权?”
  胤祉也觉得稀奇:“这事我当时在编书也听说了,我现在还不能理解。他们是不是以为中国是罗马教廷的‘新地盘’?”
  胤禛一脸的一言难尽:“他们真就这么认为的。开恩一样弄一个‘八项准许事项’,好像他们是中国的‘上帝’。汗阿玛气不过,下令‘不允许西洋人在中国传教,全面禁止。’”
  保康眨巴眼睛。
  “然后?”
  “然后大清和罗马僵持。欧洲各国反应不一。罗马教廷内部分成两派争斗起来。一派激进,扬言和大清朝廷屈服者,应该开除教籍被火烧死;一派主张温和对待。”
  保康点头。路易十四反抗教廷干涉法兰西政务,英诺森十二世都去求和,更何况对待大清?
  弄明白前因后果,弄明白他们之间的争斗已经白热化,就差自己这一把火,考虑到大清的改革还需要欧洲文化的刺激,保康果断出手算计那位“极端反中人士”以及他的朋党。
  不过由于大清商人告状一事,他后来思考一番,心有顾虑:“从罗马离开后,我们出发去西西里岛看看。”
  顿了顿,“大清商人在外面国家受到委屈,应该多和我们说说。”
  欧洲有一部分人自视甚高,歧视东方人,排斥大清人,他都不知道。保康眉眼纠结,觉得他应该知道,应该想办法教训教训这些人。
  胤禛嘴角一挑微笑,胤祉哈哈哈笑直接说道:“他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