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7节 (第2/3页)
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低伏下去的地方有牛羊闪现出来。黄的牛,白的羊,多彩多姿的大草原,生机勃勃的湖水连天,还有那红衣耀眼的父女两个,好似那穹庐似的天空也生出满目活泼“风”色…… 弘晏骑着他的小马驹,远远地看着这抹红,一边小跑一边喊“阿玛、妹妹”。保康迷迷瞪瞪睁开眼睛,发现小闺女听到动静也要醒来,正要亲亲一口…… 光速一个闪身,给小闺女调转方向,不到半分钟,就看到小闺女的尿布湿了…… 保康瞧着小闺女睡眼惺忪还没彻底醒来的模样,哈哈哈笑,看看时间,等胖儿子打马到来,牵着胖儿子,抱着小闺女,去帐篷。 “要嬷嬷给小格格洗澡,乖乖的哦。你说说,你这将来可怎么做女将军哦?” “啊啊——”小格格听不懂,只喜欢听阿玛说话,开心地喊着,胳膊腿儿挥舞,特兴奋。 第169章 保康在木兰呆了一个月, 最喜欢是木兰的湖水和松林,到九月末,师祖去看大连港口, 其他人回来京城,他还舍不得, 自个儿画了四五幅画儿留作纪念。 这么几年他一忙下来,书画这方面除了每天必要的练习,一般很少花这么大精力。这么一起来兴致,那就放不下。一回来京城保康就和他胤祉哥哥说:“等将来我们等老了, 我就可以每天尽情地写写大字画画儿。” 胤祉抱着已经会看人的小侄女亲热不够,对保康弟弟的话压根儿不相信:“你这老,是指的多老?” 保康:“……五十?至少给弘晏和小格格成家、立业。” 胤祉和小侄女玩举高高, 随口就是一句:“说的有道理。可哥哥总觉得对你来说不可能。” 保康龇牙, 瞧着小闺女和她三伯玩得开心,干脆去造船作坊看看。 从京城去天津,有专门的一趟小火车,天津作为一个京畿作坊地区、贸易港口之一, 这些年来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 不是京城作为都城的大气宏伟,不是其他北方港口的繁荣兴旺,好似是一个安静的角落一般, 一切都是安安静静的, 好像一个影子,却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地方。 因为这里聚集了京畿地区一半以上的国家军工作坊。 这里的匠人们逐渐形成他们的特色, 不求功名显赫, 不求学什么高深的理论知识, 只希望世世代代的在作坊里头做活儿, 把事儿做好, 将手艺传下去。 如此一个低调的,却又堪称大清第一匠人城的天津,如何不吸引某些有心人的注意?奈何朝廷管制严格,在全国要求环境第一,产业类型要求也是第一,在京畿地区更是。 保康来到这里,看完所有的进展成果,遇到的问题,穿上匠人们做工的服饰就进了生产间,和师傅们一起研究,一忙就是一天,夜晚回去京城,第二天一大早又回来,傍晚时分回京。 如此三天下来,弘晏和小格格在白天就见不到亲亲阿玛,一发现阿玛今儿没出门,扑到阿玛身上就不下来。 弘晏:“阿玛,我们去钓鱼。” “好。” 小格格:“啊啊——啊啊——” “好,我们小格格也去。” 秋高气爽、秋风送爽。保康抱着小闺女,领着胖儿子,媳妇儿也带着,一家人去瀛台钓鱼去也。 皇上和文渊阁大学士,新一任大清相国李光地正下棋,听说熊儿子又偷懒去了,气得摇头。 “你们王爷这可怎么办?这么懒散,在木兰期间,那整个就一奶爸。” 李光地哈哈哈笑:“王爷疼孩子,古往今来第一人也。我听说现在民间很多小夫妻都学着王爷养孩子的方式。” 皇上听了牙疼。 “一般的男子,哪有他这份儿精力?每天忙完外面的事情回家,那动都不动想一下。我听说那沙发现在流行开来,就是因为沙发软乎,特适合摊着。” 皇上认为年轻人做沙发毫无形象,一点儿也不端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