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家小和尚_第27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0节 (第3/3页)

法儿不对劲,立即改口:“为人父母,不容易,我们都有体会。”
  语重心长,颇为理解:“跟一个小红虾一样养大,养的白白胖胖,养到会走会跑,哎,我知道保康弟弟一定不舍得放手。可孩子长大了,就要放手给他自己飞不是?”
  “弘晏和南南现在还小,他们开始独立做事儿,有不对的地方我们再给指出来,这才是正理儿。保康弟弟啊,我们做阿玛的,要对孩子有信心,不能拦着他们独立。想当年,我们这么大的时候,那都南下北上了……”
  太子呱呱呱一通话,有理有据,声情并茂。其他兄弟们纷纷附和,根本不给保康反对的机会。
  胤禛一本正经脸:“吏部的事情还是要保康哥哥帮忙。”
  胤祺憨憨笑:“理藩院的事情也需要保康哥哥帮忙。”
  胤佑耍无赖:“刑部的事情也需要保康弟弟帮忙。”
  胤祚嘤嘤嘤:“这次的书画展览也需要保康哥哥帮忙。”
  胤禩好歹“温和”一些:“自从我有了大闺女,我也是含在嘴里怕烫着,捧在手心里怕摔着,恨不得天天和她待在一块儿,生怕她一下子长大了,嫁人了。我非常理解保康哥哥的心情,可孩子总归是要长大……”
  保康听着他们一言一语的,不慌不忙,不疾不徐。
  “吏部的事情,我正要有个事儿要说。大清国的孩子们进学后学习律法,好像都没有学到心里去,考试也知道死记硬背,考完就忘记。律法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的一门自救技能,岂可如此忽视?”
  胤祥哈哈哈笑:“保康哥哥,这个事儿我知道。这不都是考试闹的吗?其实也不是考试闹的,我们的文化讲究‘情理法’,官府断案子也是。就比如前几天汗阿玛刚刚审完的死刑案子。”
  “东方文化里面缺少‘契约精神’。这个一时难以改变。老百姓朴素的认知是,就是学会了律法也没用。打官司要花钱,一般人家哪里打的起官司。真到了要打官司的时候……”
  胤禵麻利地接口:“托人情,找关系,送银子……反正‘人嘴两张皮怎么说都是理儿’。官府断案子的时候,翻翻之前这类案子怎么判的,考量考量“情理法”,就这么判了。”
  保康抬手按按眉心。
  “我知道世人对律法不大信任,律法也是人制定的,律法也是人使用的,学习律法不如和人打好关系。可是我们要完善一个司法体制,这套体制,不是来约束老百姓的,而是可以约束权利实施人。”
  “打个比方,当年很多人借国库银子的事儿,为何没人吱一声一直到大哥提出来?权利大于法,缺乏有力的监督。如果在胤祚第一次朝国库借一万两银子的时候就有人敢提出来,后面的几万银子的事儿就不会发生。”
  胤祚:“……”默默鼻子,低头不敢吱声。
  其他兄弟:“……”权利上:他们是皇子,老臣是老臣,就是最耿直的御史也要掂量掂量“吱一声”的代价。情理上,他们是皇子,老臣是老臣,花花国库的银子怎么了?
  好吧,这是不对的。一个个的,除了胤禛都装鹌鹑。保康:“……”
  看一圈儿这些糟心兄弟们,提出另外一个事儿。
  “曹家和八大皇商的事儿,胤禩你来,先把这些年的账目全部理清楚……”
  胤禩心头一跳,慢慢转头看向他大哥。
  他大哥直郡王:“……”特无助地一抹脸。
  “查查。工部的事儿也查查。这几年,官员贪污情况少了很多,胤禛将官场风气维持的非常好。倒是工部的各种工程款这一方面……需要狠狠地查一查。”
  一转眼,对他们的保康弟弟/哥哥偷懒儿的批判大会,改成他们的保康弟弟/哥哥这段时间参与政务针对时弊的批判大会,各位哥哥弟弟们,懵。
  秋日的上午因为小小的阴雨天带上丝丝凉意,早朝后准备一边休息一边“舌战康弟弟/哥哥”的一干皇子们都焉巴巴的;这些日子专心负责秋审一事的皇上听说后,摇头笑。
  曹家和八大皇商……皇上想一想,又忍不住叹气。他这些年给曹家的荣誉,确实太过了。现在收拾收拾也好,等将来归拢一起算,那才是凄惨。
  至于弘晏和南南的教育问题……皇上倒是不担心。两个孩子都是他们的阿玛额涅亲手养大,又是他汗阿玛和他精心教导长大,就算有一时的小错误走了小弯路,那也不是事儿。
  唯一的一点,两个孩子都随他们的阿玛的心大,这将来……一套完善的体质约束“约束权利实施人”……
  说句实话,皇上一辈子在权利窝窝里打滚,皇上真不想相信这片大陆根深蒂固的“权利崇拜”思想会能有改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